邮件系统:
用户名: 密码: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位置: 首页 》最新消息 》资讯
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法学会琅琊古城景区工作站“三位一体”服务景区综合治理

时间:2025-08-19   来源:山东省法学会  责任编辑:陈聪


今年以来,临沂市河东区法学会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,以河东公安分局琅琊古城警卫阵地为依托,创新打造景区法治工作站,通过构建“法治引领、智治支撑、共治协同”的三维治理体系,有效破解了治安风险防控、旅游纠纷调处、文化遗产保护等综合治理难题,实现景区高质量发展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同频共促,彰显了法学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和组织效能。

筑牢法治根基,构建全面保障体系。紧扣“旅游兴区”工作任务,创新构建文旅法治保障体系。一是健全制度保障。组织法学专家深度参与政策制定,先后出台《河东区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兴区建设旅游强区的实施意见》《实施文旅警务助力旅游兴区工作方案》等12项规范性文件,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。二是创新非遗守护。在琅琊古城景区推出“传承人+法学会会员”非遗保护联动模式,公安分局、桃源派出所安排法学会会员与景区15家非遗商户建立联系,定期为传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权益维护服务,重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、传统技艺传承及合同纠纷调解等关键领域开展法治支持,构建了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法治保障深度融合的“琅琊模式”。三是深化法治护航。区法学会牵头组织法律专家团队,定期对景区商户经营资质、非遗项目保护与开发等领域开展专项法律审查,并提出整改建议。在处理旅游纠纷、保护文化遗产等事项中,法学法律专家充分发挥专业智库作用,积极参与纠纷调解,提供法律意见,为古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。?

赋能科技防线,打造智慧防控平台。组织法学专家、技术法律复合型人才全面参与景区警卫阵地智慧管理平台建设。一是开展法治审查。为智能安防、数据研判、应急指挥等系统关键环节提供法律合规性审查与风险评估,有效防范技术应用中的法律风险,确保平台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。二是优化智能中枢。平台集成视频监控、客流分析、消防预警等12个智能化子系统,实现景区全域无死角覆盖。法学会专家团队全程指导数据采集、隐私保护及应急处置的合法化流程设计,推动建立“智能感知-风险预警-快速处置”的全链条防控体系。三是强化实战应用。通过科技与法治的深度融合,推动景区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,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,从分散管理转向系统治理的有效转变。平台运行以来,在重大节假日保障了超6万人次的游客安全,实现警情“零发生”,构建了“一屏观全域、一网管全城”的现代化法治化治理新格局。

聚焦资源整合,织密联建共治网络。充分发挥“法治智库+治理枢纽”双重作用,通过搭建多元共治平台,动员各方力量深度参与景区综合治理。一是构建“1+3+N”协同联动机制。以公安分局警卫阵地为平台,联动文旅、市场监管、应急管理3个核心职能部门,整合景区196家商铺、600余名商户,通过召开法学会专家联席会议、开展联合巡查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等方式,实现问题联治、风险联控、平安联创,形成政府统筹协调、部门协同监管、商户自律经营、游客文明参与的良性互动体系。二是探索“三调联动”多元解纷机制。针对景区频发的旅游消费纠纷,建立由法学会专业调解、行业协会标准调解、行政机关权威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,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。今年以来,已成功化解旅游消费纠纷48起,群众满意度达92.6%,有效优化了旅游消费环境。三是发挥“四位一体”法治监督效能。统筹人大代表依法监督、政协委员民主监督、智库专家专业监督、商户代表社会监督等多元监督力量,围绕部门行政执法、重要节点风险防控、景区服务质量等重点事项,实现对景区治理工作的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多层次监督覆盖,为打造平安景区、法治景区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
全文
搜索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

关注
微博

关注官方微博

网络
信箱